
今年五十二岁的龙钦庭是西瑶乡龙袁村的一名木匠,2008年因为“视网膜色素变性”双眼失明,一家人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。2014年,龙钦庭的父亲被纳入贫困户,不甘贫困的他,决定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养家,用心点亮自己的人生。
在这间简易的工坊内,龙钦庭正在来回穿梭,手上的木料在自制的刨床上,刨得整整齐齐。没错,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很多人都难以相信这些木工出自一个盲人之手。
龙钦庭说:“以前我也是做木工的,眼睛失明就做不了嘛,后来又慢慢学,就一定要自己生活下来,做一些小凳子,凉椅也可以做。”
龙钦庭18岁开始跟随村里的木匠学习手艺,随后又承包了当地的林场,做起了木材加工生意,1990年还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会计。眼看日子越过越好,可命运弄人,随着年龄的增长,龙钦庭的视力开始不断下降,到2008年双眼完全失明。
龙钦庭说:“就慢慢地适应,我失明(后)是我自己还有材料,还有木材嘛,就慢慢地也想加工出来,也为了生活,自己也要去做。”
面对残酷的现实,龙钦庭并不认命。双眼看不见,他就用耳朵听,用双手摸索,靠记忆和手来感知工具和材料的位置,在脑海中构思椅子的模型。看似简单的事,龙钦庭每走一步,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。
龙钦庭说:“就是那时候是有困难,机器有时候出问题,修不了,开始叫人修,后来自己慢慢修,久而久之好像就习惯了,没什么难的。开始没有适应的时候,木工机上不敢站,那不能去乱摸的,那个东西。这个木工机,就是做每一样东西要调很多次,有些有大有小,就有长有短。一张凳子下来,每一样都有模型。”
慢慢地,龙钦庭熟练掌握了如何在双眼无法视物的情况下,使用电锯、木刨、钻机等工具进行选材、剖料、入榫、组装、打磨、上漆工作。在父亲龙孝阳的配合下,龙钦庭终于能够完整制作出一些简易的成品木制家具,每个月能够生产60余件木制品家具。
龙钦庭说:“我爸爸主要就是划线、打眼,其它都是我做。我们一般做凳子就是两个人合起来做,一个月差不多做六十张,人家在我这里拿去卖,小凳子四十(元)、大一点的四十多(元)。一个月做六十个凳子差不多就是一千多块钱,两个人。”
龙钦庭的父亲龙孝阳说:“他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年纪大了,所以应该多做一点点,虽然眼睛不好,但是不做不行,自己生活(费)也要弄点,现在老是靠政府救济也难搞,他为了家里也要搞好。”
2014年,龙钦庭一家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考虑到龙钦庭的实际困难,村里人还建议他去争取一些补贴政策,但龙钦庭却不愿意,他坚信,依靠自己的努力也能改变家庭的困境。
龙袁村村支书龙芹说:“他就说自己能够靠自己的劳动双手致富,靠自己的双手来赚钱,靠自己养活自己,政府给你一天也是一天,给你两天也是两天,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,他都是这个思想。”
为了鼓励和帮助龙钦庭的木工工作,扶贫工作队也积极帮助龙钦庭推广、销售成品木制家具,并为他寻找木材来源,解决龙钦庭的原材料供应问题。
驻龙袁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华成说:“一个是我们自己,到他这里买了一些凳子,扶贫队那里用的;同时宣传发动帮扶责任人,家里有需要的,到他这里来购买这个凳子,促进这个消费扶贫;第三个呢,最重要的问题就是,龙钦庭这个原材料进购的问题,所以我们工作队呢,也在各方面给他联系,通过正规的途径,给他解决一些原材料的供应问题,这样子才能保证他有足够的材料加工,有足够的收入保障。”
如今,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各项政策的帮扶,龙钦庭一家已经实现脱贫,日子也越过越好。
责编:邝东昱
来源:临武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。获得合法授权的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登录“龙源临武”客户端,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。
大湾区郴州人速归!9月20日,回郴看“湘超”,热血战长沙!
海报 | 有编!面向长沙招矿工!距湘超郴州VS长沙倒计时3天
湖南日报观察头条·牢记嘱托奋进征程丨创新发展新答卷——郴州系统性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
今日辟谣(2025年9月16日)
本周六,郴州VS长沙开赛时间调整
抢票啦!9月20日郴州主场VS长沙
郴评:实干作答
红色传承新答卷
下载APP
分享到